简体中文  |  English   |  Français  |  한국어  |  日本語

公众号
公众号
客户端
客户端

大连 · 沈阳 · 上海 · 东京

搜索

邮箱登陆 友情链接 法律声明

页面版权:恒信律师事务所 中企动力 提供技术支持   辽ICP备06009171号-1

>
>
国际争议解决(一):临时仲裁 —— 不临时的争议解决形式

大连   总机:86-411-82825959
          电子信箱:mail@hxlawyer.com
沈阳   总机:86-24-22517958
     电子信箱:mail@hxlawyer.com
上海   总机:86-21-63903699
          电子信箱:shanghai@hxlawyer.com

恒信资讯

国际争议解决(一):临时仲裁 —— 不临时的争议解决形式

分类:
恒信资讯
浏览量

仲裁,是指由双方当事人协议将争议提交至具有公认地位的第三方,由该第三方对争议的是非曲直进行评判,并作出裁决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法。相比于诉讼,仲裁是一种相对私密、简洁的争议解决形式。

在国内争议解决中,不论是劳动仲裁、还是商事仲裁,皆由依法设立的仲裁机构管理,如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北京仲裁委员会等;而国际争议解决中,尤其是商事领域的争议,存在另一种同样常见、历史却更加悠久的仲裁形式——临时仲裁(Ad hoc arbitration)。

临时仲裁的渊源

早期的商事仲裁多发生在同行业之内,商人之间发生纠纷后为了节省金钱和时间,不愿去法院诉讼,而愿在同行中选择他们信任的、有威信的人居间调解或裁断。这些被选作仲裁员的人,往往与指定他们的当事人是商业上的伙伴,或是有长期的生意往来。在很多情况下,纠纷的双方难以推举出共同的人选,只能各自选择他们信任的人作仲裁员,由两名仲裁员合作仲裁。如果两个仲裁员意见分歧,无法达成一致裁决,则须由他们共同推选一位“公断”(Umpire),独立作出裁决。这种由两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进行仲裁,由一名“公断人”作必要时补救的仲裁方式,在英国等有“临时仲裁”(ad hoc arbitration)历史传统的国家中曾甚为流行。这种两名仲裁员仲裁的传统对英国的仲裁立法有很大的影响。英国1950年仲裁法中关于仲裁庭组成和裁决的规定,基本上是针对两名仲裁员外加一名“公断人”的仲裁程序而设置的,直到1979年仲裁法修订时,才对由三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的程序加以修补。在具有重大改革意义的1996年仲裁法中,英国仍然在作出部分改进的基础上,保留了两名仲裁员组成的仲裁庭和"公断人"制度。在中国,与仲裁相对应的词是“公断”,仲裁一词来源于日本语。因此,我国没有仲裁的传统,也不难理解目前<仲裁法>只移植确认保护机构仲裁,而对临时仲裁采取观望尝试的立场。[1]

临时仲裁

临时仲裁的字面理解很容易令不了解它的人误解,认为这种仲裁效力比不上我们常见的机构仲裁,而笔者认为这仅仅是文字表述的问题。其一,如果我们查询韦氏字典(Merriam-Webster),该词典对ad hoc一词的解释更加强调特别性而非过渡性。其二,临时二字描述的对象并非仲裁本身而是仲裁庭的非常设性,即“仲裁庭是临时的,但仲裁不是临时的”。因此,如果ad hoc arbitration的翻译是“专门仲裁”或“特别仲裁”,或许更容易理解。

Ad hoc

在我们熟悉的机构仲裁(Institutional arbitration)中,双方将争议提交至仲裁机构,不论是事前约定,还是事后达成合意;不论当事人选择在London Court of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LCIA),还是the 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ICC)解决争议,都有成熟制定的仲裁规则,按部就班完成仲裁程序。因此,也有说法称,选择仲裁机构就是选择仲裁规则。

LCIA的事前(发生争议前/future disputes)仲裁协议条款范本[2]

"Any dispute arising out of or in connection with this contract, including any question regarding its existence, validity or termination, shall be referred to and finally resolved by arbitration under the LCIA Rules, which Rules are deemed to be incorporated by reference into this clause.

The number of arbitrators shall be [one/three].

The seat, or legal place, of arbitration shall be [City and/or Country].

The language to be used in the arbitral proceedings shall be [    ].

The governing law of the contract shall be the substantive law of [    ]."

而临时仲裁(Ad hoc arbitration)要求当事人“定制”自己的仲裁程序,除仲裁地、仲裁员数量、仲裁语言等常规定制之外,还可以对仲裁员的选定、各类期间、通知送达等诸多事项进行“深度定制”。这种深度定制灵活性虽强,却对当事双方的专业性与配合度要求较高,如双方对国际仲裁不够熟悉,则会拖慢仲裁进程。

为了在效率和灵活之间寻求平衡,作为既定规则与定制规则的折中,临时仲裁常常适用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的《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UNCITRAL Arbitration Rules)。

《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简介

《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最初于1976年通过,一直用于解决多种争议,其中包括没有仲裁机构参与的私营商业当事方之间的争议、投资人与国家之间的争议、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争议以及由仲裁机构管理的商事争议。《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提供了一套全面的程序规则,当事方可约定按照这些规则进行因其商业关系而产生的仲裁程序,这些规则广泛用于临时仲裁和常设机构仲裁。该《规则》涵盖仲裁过程的所有方面,提供了示范仲裁条款,对任命仲裁员和进行仲裁程序规定了程序规则,还对裁决的形式、效力和解释等问题确立了规则。目前,《仲裁规则》有以下三个不同版本:㈠1976年版;㈡2010年修订版;及㈢纳入《 贸易法委员会投资人与国家间基于条约仲裁透明度规则》的2013年版。[3]

以《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2010年修订)版[4]为例,其正文部分用四个章节43条内容规定了仲裁的框架规则,包括绪则、组庭、仲裁程序与裁决四部分。争议双方在选择适用该仲裁规则的同时,还可以选择专业的仲裁机构作为本次仲裁的管理机构(administrating authority),将行政性事务与仲裁费暂存账户等周边配套工作交给专业的仲裁机构处理,将仲裁员从繁杂的工作中解救出来。

除行政性事务之外,选择管理机构可以同时完成《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2010年修订)第6条中选择“指定机构(appointing authority)”的要求。指定机构,作为该仲裁规则下的重要组织,担负选任仲裁员与受理关于仲裁员的替换申请等作用。

在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Singapore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Centre (SIAC)管理的UNCITRAL规则下临时仲裁的仲裁协议条款范本[5]

Any dispute, controversy or claim arising out of or relating to this contract, or the breach, termination or invalidity thereof, shall be settled by arbitration in Singapo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UNCITRAL Arbitration Rules for the time being in force.

The arbitration shall be administered by Singapore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Centre ("SIAC") in accordance with its Practice Note on UNCITRAL cases.

The appointing authority shall be the President or Vice-President of SIAC Court of Arbitration.

The number of arbitrators shall be _________________*(odd number).

The language to be used in the arbitral proceedings shall be ________________.

机构仲裁与临时仲裁的区别总结

至此,我们对机构仲裁与临时仲裁作以简单对比总结。

仲裁规则方面,机构仲裁通常有自身配套的仲裁规则,可以按部就班开始仲裁程序,不需要在确定仲裁规则的环节浪费时间。而临时仲裁没有“天生的”规则,如处于争议中的双方当事人无法对仲裁程序达成合意,必然会浪费宝贵时间;故而时常用《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等适用于临时仲裁的仲裁规则开启程序。从另一方面来说,机构仲裁的仲裁规则确定性较强,没有临时仲裁灵活,在国际仲裁“老司机”眼中,反而效率不够高。

仲裁员选择方面,机构仲裁有较为完整的仲裁员名册可供选择,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各种仲裁案件需求;而临时仲裁的仲裁员选择范围不限于此。

仲裁费用方面,机构仲裁的仲裁费用大多采取按案件标的比例计取,该费用已包含各种行政事务费用,也有少数仲裁机构仍坚持计时收费。而临时仲裁的费用主要是仲裁员的费用,有的复杂案件中,仲裁员会要求增加仲裁秘书处理行政事务。单从行政费用的来看,临时仲裁的费用更少,但临时仲裁中的仲裁员需要负责仲裁庭的组织管理,仲裁费不一定比机构仲裁低。

因此,相比于机构仲裁,临时仲裁更适用于当事双方配合度高的、仲裁员把控能力强的、双方律师了解仲裁程序的案件;对于需要稳定且费用确定的仲裁当事人,我们建议选用机构仲裁。



[1]https://baike.baidu.com/item/临时仲裁制度/12773147?fr=aladdin#1

[2]Recommended Clauses

https://www.lcia.org/Dispute_Resolution_Services/LCIA_Recommended_Clauses.aspx

[3]《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2010年修订)|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

https://uncitral.un.org/zh/texts/arbitration/contractualtexts/arbitration

[4]https://uncitral.un.org/sites/uncitral.un.org/files/media-documents/uncitral/en/arb-rules-revised-2010-e.pdf

[5]Singapore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Centre | UNCITRAL Model Clause

http://www.siac.org.sg/model-clauses/uncitral-model-clause